国际贸易术语11种有哪些

发表时间:2025-06-26 03:57:18文章来源:天津荣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在国际贸易的大舞台上,准确理解和运用贸易术语至关重要。它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助买卖双方清晰界定各自的权利、义务和风险,从而让交易更加顺畅。不同的贸易术语规定了货物交付、运输、保险等环节的责任归属,对交易成本和效率有着直接影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国际贸易中常用的11种术语。

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的术语

1. EXW(工厂交货):这是卖方责任最小的术语。卖方只需在其所在地或其他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处置时,即完成交货义务。风险也在此时转移给买方。例如,一家中国的电子厂将生产好的电子产品在工厂仓库交给美国的采购商,此后货物的运输、保险等一切事宜都由美国采购商负责。

2. FCA(货交承运人):卖方在指定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时,完成交货。风险随之转移。比如,中国的服装企业将货物交给国际物流公司,由其运往欧洲,当货物交付给物流公司后,风险就从中国企业转移到了欧洲的采购商。

3. CPT(运费付至):卖方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的运费,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就像中国的家具制造商将家具运往澳大利亚,支付了到澳大利亚港口的运费,但在货物交给国内的货运公司后,风险就转移给了澳大利亚的买家。

4. CIP(运费、保险费付至):与CPT类似,只是卖方还需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的保险。例如,中国的机械企业将机械运往巴西,不仅支付了运费,还购买了运输保险,以保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当货物交给承运人后,风险转移给巴西的买家。

5. DAT(运输终端交货):卖方在指定港口或目的地的运输终端将货物从抵达的载货运输工具上卸下,并交给买方处置时,完成交货。风险在此转移。比如,日本的海鲜供应商将海鲜运到美国的港口码头,在码头将货物交给美国的经销商,此时风险就转移给了美国经销商。

6. DAP(目的地交货):卖方在指定目的地将仍处于抵达的运输工具上,但已做好卸载准备的货物交由买方处置时,完成交货。风险也在此时转移。例如,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将汽车运到中国的指定地点,在汽车仍在运输车上,准备卸载给中国经销商时,风险就从德国制造商转移到了中国经销商。

7. DDP(完税后交货):这是卖方责任最大的术语。卖方需要将货物在进口国指定目的地交给买方,承担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一切风险和费用,包括在进口国应缴纳的税费。比如,法国的化妆品公司将化妆品运到印度的指定店铺,承担了运输、保险、进口税费等所有费用,直到货物交付给印度的零售商。

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的术语

FAS(船边交货):卖方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交到船边,即完成交货。买方必须承担自那时起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例如,沙特的石油供应商将石油运到港口,在船边交付给美国的石油贸易商,此后石油的风险就由美国贸易商承担。

FOB(船上交货):卖方在指定装运港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只时,完成交货。风险在货物越过船舷时转移。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术语,比如中国的玩具厂将玩具在港口装上美国的货船,当玩具越过船舷后,风险就从中国玩具厂转移到了美国的采购商。

CFR(成本加运费):卖方负责支付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所需的运费,但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后的风险由买方承担。例如,韩国的钢材供应商将钢材运往新加坡,支付了运费,但当钢材在韩国港口越过船舷后,风险就转移给了新加坡的买家。

CIF(成本、保险费加运费):与CFR类似,只是卖方还需办理货物在运输途中的保险。比如,泰国的大米供应商将大米运往英国,支付了运费和保险费,当大米在泰国港口越过船舷后,风险就转移给了英国的买家。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中的这11种术语各有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的贸易活动中,买卖双方需要根据货物的性质、运输方式、运输距离等因素,谨慎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正确运用这些术语,能够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降低交易风险,提高交易效率,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贸易目标。